梁山書院位于武平縣平川鎮(zhèn)政協巷,,清光緒十二年(1886)在原“漳南道公館”廢址上募建而成。1930年紅四軍主力進入武平時,,前敵委員會設在梁山書院,,毛澤東住在書院的左后廳,召集地方干部和各階層代表在此召開座談會,,進行社會調查,,開展系列革命活動,把武平革命斗爭推向新的高潮,。? 毛澤東率前委進駐梁山書院 1929年初,,為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會剿”,,實現“圍魏救趙”目的,,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四軍主力從井岡山向贛南出擊,。2月初,進抵尋烏縣吉潭鎮(zhèn),,遭贛軍劉士毅部襲擊,。紅四軍前委在羅福嶂召開緊急會議,聞訊敵人包圍過來,,未等天亮沿江西會昌和福建武平邊界的山路行進,,當天下午進入武平縣和平鄉(xiāng)(今民主鄉(xiāng))黃沙村,后折回江西吳畬村宿營,。翌日,,紅四軍主力進入武平東留圩。3月14日,,紅四軍在長汀城外長嶺寨全殲國民黨福建省防軍郭鳳鳴旅,,并乘勝占領閩西重鎮(zhèn)汀州城,獲得入閩首捷,。 1929年9月紅四軍攻克上杭縣城,,派一、三縱隊進入武平中堡,、十方,、縣城等地兵分活動。10月初,武平發(fā)動上坑農民武裝暴動,,配合紅四軍進入武平縣城,。紅四軍第二次進入武平后,幫助武平縣建立革命委員會,,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并成立了武平縣蘇維埃政府,發(fā)展地方黨,、團組織,,發(fā)展共產黨員50多人,先后建立中共高梧,、六甲,、十方3個區(qū)委會,5個黨支部,。同時,,擴大農民武裝,建立赤衛(wèi)隊,,組織發(fā)動群眾沒收土豪財產,,焚燒田契債約,調查分配土地,,僅六甲,、十方兩區(qū),幾天內就沒收谷子3500擔,,籌到大洋4000余元,,增補了紅軍、地方蘇維埃政權及工農武裝隊伍的供給,。 1930年6月1日,,紅四軍主力結束尋烏軍事整訓后,在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下,從江西尋烏劍溪經武平縣民主鄉(xiāng)溪頭圩,,第三次進入武平,。為配合紅軍行動,上坑農民舉行第二次武裝暴動,。暴動隊伍五百余人隨紅六軍某部進抵武所,,與從和平方向而來的紅四軍主力會襲駐武所國民黨軍吳德隆部。爾后,,隨紅四軍進取縣城,,接受留城受訓。 毛澤東和前敵委員會駐在梁山書院,朱德和紅四軍軍部駐地在考棚,,陳毅和政治部設在三元福地,。 指導開展革命活動 1930年6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紅四軍進駐武平縣城后,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革命活動,。 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紅軍主要領導人,,分別在縣城的梁山書院,、東岳廟、關帝廟,、先賢祠,、溫家世館等地,召開城區(qū)和附城的鄉(xiāng)蘇干部,、各界人士代表座談會,、茶話會、婦女會,、群眾會,。同時,,繼續(xù)作社會調查,,了解民情,指導召開武平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和黨員代表大會,,改選了武平縣委,,恢復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 他們指導武平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開展革命工作,,在縣城發(fā)布了許多重要公告,廣泛宣傳,,喚起工農革命,。由紅四軍第四縱隊全體官兵發(fā)出了《回閩敬告閩西工農貧苦群眾書》;紅四軍政治部發(fā)布了《告武平勞苦群眾》的安民告示,,宣布紅軍此次重來武平是要做三件大的工作:(一)幫助武平農民徹底分配土地,、廢除債務、取消一切苛捐雜稅等,,解除武平群眾的痛苦,;(二)幫助武平工農群眾收繳反動武裝,消滅反動勢力,組織赤衛(wèi)隊,,保障革命勝利,;(三)幫助武平工人農民士兵推翻國民黨政府,鞏固自己的政權,,自己出來管理自己的天下,。提出了保護學校郵局及商店,廢除苛捐雜稅,,不殺盲從和無知群眾,,歡迎下級官兵覺悟過來和青年學生參加紅軍、參加革命等政治主張,。紅四軍政治部還發(fā)布了《紅軍第四軍各級政府工作綱領》,,進一步貫徹古田會議精神。 期間,,紅四軍黨部發(fā)布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軍黨部宣言》,,宣傳了共產黨的“十大政綱”。紅軍和地方黨,、政組織在武所區(qū)武溪鄉(xiāng),、武東區(qū)的三坊鄉(xiāng)、桃瀾區(qū)的定坊等地,,將“十大政綱”抄寫在墻壁上公布于眾,,雖經多次戰(zhàn)火,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武平縣蘇區(qū)政府建立后,,革命武裝迅速發(fā)展,先后組建了六支工農武裝隊伍,,分別是各區(qū)赤衛(wèi)隊,、武南游擊隊、武北四支隊,、武西游擊隊,、縣赤衛(wèi)大隊、武東游擊隊,。毛澤東,、朱德、陳毅檢閱了全縣工農赤衛(wèi)隊(除武北地區(qū)),,并親臨大會講話,,號召武平勞苦大眾團結起來,乘時奮起,,把把武平的革命斗爭推向高潮,。 開辟赤地新天地 紅四軍三次進入武平,,推動了武平黨的建設和革命運動開展。在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下,,武平蘇區(qū)人民在政權,、經濟、文化武裝斗爭,、擁軍擴紅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建設,。這塊由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chuàng)的革命根據地,,由于位處閩粵贛邊,成為中央蘇區(qū)的重要軍事戰(zhàn)略據點——東南前哨,,在其后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為支援革命戰(zhàn)爭,粉碎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改善群眾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紅四軍離開閩西后,第二次冒險出擊東江失利,,在極左思潮影響下,,蘇區(qū)革命形勢轉入低潮。中共閩西特委指示武平縣委“象洞成立特區(qū),,暫受特委直接指揮,。”武南游擊大隊在練寶楨的率領下,,以張?zhí)焯冒资?、蕉嶺的水漲田、羅地為基地,,開展艱苦的游擊斗爭,。1930年10月7日,攻打文廟戰(zhàn)斗失利后,,練寶楨帶領40多名主力撤至廣東水漲田山上,后轉移到上杭編入紅軍隊伍,,留下的小部分武裝,,由練日榮任隊長,在當地堅持斗爭,。1931年,,上杭、武平兩縣合并成立杭武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杭武獨立團和杭武赤衛(wèi)團,。 1932年2月,,為配合紅十二軍收復武平城,武平縣委組織上坑農民再一次舉行武裝暴動,。這次暴動,,規(guī)模空前,,人數達到近千人,,在攻克武所城后,直抵武平,,分幾路支援紅十二軍,,一舉擊潰鐘紹葵國民黨革命軍新編第一獨立旅第一、三兩個營,,同時還直搗鐘紹葵的老巢,,進而克復上杭。紅十二軍克復武平,、上杭,,進而使閩西、贛南蘇區(qū)連成一片,,成為中央蘇區(qū)進入全盛時期的重要標志之一,。 紅十二軍克復武平后,武平縣委和縣蘇又得以恢復和建立,。武平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立紅色政權,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武平建立了縣警備連,,不久又建立縣游擊隊。同年3月,,武平縣蘇奉命調集武東,、中堡等地游擊隊成立福建獨立第二團。1934年3月,,武平蘇區(qū)內有粵贛軍區(qū)三分區(qū)獨立團1050人,,縣獨立營和9個區(qū)中隊約有1600多人,還有15000多人的赤衛(wèi)隊。全縣有三分之二以上地區(qū)發(fā)展成為紅色區(qū)域,,蘇區(qū)人口10多萬人,。全縣先后建立了20多個蘇區(qū),170多個鄉(xiāng)蘇,,并在各級政權中設立了黨,、團組織和工會婦女和兒童團等群眾組織。 ? |
1,、凡本網注明“來源:武平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武平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武平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未注明“來源:武平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武平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