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印發(fā)《關于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情況的通知》(林濕發(fā)〔2019〕119號),,公布了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結果,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提前一年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2015年12月國家林業(yè)局正式批準試點建設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林濕發(fā)〔2015〕189號)。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是一個山地河流型濕地公園,,以河流和庫塘為主,,總體呈Y字形南北走向,南北河流長66.4公里,。北部緊鄰武平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南部與廣東蕉嶺長潭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毗鄰,具有獨特的生態(tài)區(qū)位,。 中山河濕地公園以“兩河三庫”為主體,,兩河指中山河及其支流平川河,三庫指中山河上的東留水庫,、卦坑水庫和下壩水庫3座河流型水庫,,總面積約1529.3公頃,濕地面積為707.7公頃,,濕地率為46.3%,,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個跨省流域的濕地公園。公園區(qū)劃為保育區(qū),、恢復重建區(qū),、宣教展示區(qū)、合理利用區(qū)和管理服務區(qū)5個功能區(qū),。公園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與南亞熱帶過渡地帶上濕地-森林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韓江流域源頭水水體質量以及鷺科鳥類。 試點批準后,,武平縣遵循“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先后開展千鷺湖一期、二期項目建設,,認真開展?jié)竦乇Wo工程,、濕地恢復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監(jiān)測工程,、合理利用工程等建設,全面加強“兩河”(中山河,、平川河)“三庫”(東留水庫,、卦坑水庫,、下壩水庫)水體及水岸林等生態(tài)基質的保護與恢復,維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態(tài)特性和基本功能,。 千鷺湖濕地融觀光,、休閑、生態(tài)教育于一體,,是我縣繼梁野山4A景區(qū)之后重點打造的生態(tài)會客廳,,也是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規(guī)劃總面積4200畝,,項目按4A級景區(qū)標準建設,,總投資約1.7億元,。千鷺湖一帶有大量的池塘,、湖泊、沼澤,、農田及森林,,集“山水林田湖草”為一體,生態(tài)優(yōu)美,,環(huán)境宜人,,非常適合鳥類棲息,吸引了大量的鷺科鳥類,,主要有白鷺,、夜鷺、蒼鷺,、池鷺,、草鷺、綠鷺,、牛背鷺等,,其中白鷺、夜鷺數量最多,,也最漂亮,,在這里時常可以看到“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麗景觀,,很多白鷺已經把武平當作自己的美麗家園,,在這里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2019年7月,,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專家驗收組對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情況進行實地驗收,并對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給予充分肯定,。 武平縣將繼續(xù)發(fā)揚全國林改第一縣“敢為人先,、接力奮斗”林改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tài)立縣”的戰(zhàn)略,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措施與治理力度,,促進濕地生態(tài)修復,全面提升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保護水平,,使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真正成為“林中濕地,、白鷺天堂”,讓武平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生態(tài)更美好”,。 |
1,、凡本網注明“來源:武平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武平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武平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未注明“來源:武平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武平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